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3篇
  免费   1033篇
公路运输   3720篇
综合类   1401篇
水路运输   173篇
铁路运输   2105篇
综合运输   44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41.
针对刘家庄隧道出口段高瓦斯大断面隧道的自身特点,采取了无轨运输方案,对隧道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进行防爆改装,通过采取合理的开挖衬砌技术,引入瓦斯、视频系统及人员实时、动态监控系统,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并且施工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2.
盾构机采用水土平衡法通过中间风井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盾构机通过中间风井的一般方式是:先完成全部中间风井主体结构,洞门处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后盾构机过站,指出这相当于完成一次到站、平移、再次始发的过程,造成涌水涌砂风险集中.随后介绍一种工法:临时回填风井底板结构,盾构从回填土中穿越,最后开挖并修筑中间风井结构,以此降低盾构过风井的涌水涌砂风险.  相似文献   
143.
以苏州地铁盾构隧道为计算原型,对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设计方法、地质参数及结构参数对管片设计的影响,以及管片在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条件下受力性能的差异,并对苏州地铁盾构管片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4.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双井站区间暗挖隧道施工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既有线地铁结构的安全度已达临界状态,施工不能中断行车运营。为有效控制新线施工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化对既有结构位移和变形的影响,对既有线采用袖阀管注浆、WSS工法加固的措施,详细介绍新建10号线初支顶部与既有1号线初支仰拱零距离密贴、刚性支护紧贴1号线底板进行下部隧道施工的作业要点和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实践证明,该工程首次采用密贴既有结构底板的形式穿越既有地铁隧道,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5.
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文化广场站-艮山门站明挖区间工程结合物业开发的设计方案,在地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留物业开发条件,并提出对后期物业开发技术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6.
龙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20-22,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过江通道规划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建成区内,过江通道的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通常要处理好过江通道与交通路网、地块开发、地铁建设、河道通航等重要制约因素的之间的关系。过江通道在桥隧形式上各有利弊,以宁波市四明路跨奉化江通道为例,分别研究了桥梁、隧道过江方案的总体布置,桥隧方案与地铁的关系,通过对桥隧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桥梁方式过江为最优方案,为类似过江通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7.
基于自主研发的真实道路来流参数测量系统,对多地区、多场景真实道路行驶来流湍流强度进行了测试,发现车辆道路行驶时来流湍流强度远高于风洞水平,道路平均湍流强度为4%,沿海地区湍流强度最高可达20%,在跟车或超车时湍流强度可达 28%。在汽车风洞内模拟了道路行驶跟车、超车等试验场景,对测试车辆气流环境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跟车和超车时,后车来流湍流强度较高且伴随有速度损失,湍流强度及速度损失大小与前车尺寸和跟车距离有关,湍流强度分布范围为2%~33%,与道路实测相当,且速度损失最大为19%。进一步探究了前车放置角度、风洞风速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定量调节的方法。完成了双车风噪测试,结果表明,风洞内高湍流强度环境车内风噪测试调制频谱结果与道路行驶测试结果相符,车内风噪频谱曲线差异主要集中在小于70 Hz的低频段。  相似文献   
148.
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 ( FLAC)模拟研究了软岩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和围岩收敛曲线 ,并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中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软岩隧道开挖和一次支护后围岩支护压力随拱顶位移增加而连续减小 ,预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隧道拱顶。但是 ,在同样支护压力下 ,考虑软岩流变特征的收敛曲线的拱顶位移要大得多 ,必须及时设置二次支护。另外二次支护结构还将起到承受流变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特长公路隧道CO浓度设计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回顾了各国公路隧道CO浓度设计限值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在含有CO的环境中,CO对人的时间意识、视力敏感度以及行动反应能力产生的不良影响;依据限制公路隧道内污染物浓度的目的是保障隧道内行驶机动车内人的健康、卫生和隧道的营运安全,建立了确定特长公路隧道内CO浓度设计限值的剂量—反应方程。以某特长公路隧道(长18.020km)工程为例,取CoHb=2%,得到了机动车以不同行驶速度经过该特长隧道对应的CO浓度设计限值。其结果可供相关特长公路隧道在环境保护、通风和防火灾方案设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50.
隧道路面表面抗滑性能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学良  杨良  杨群  郭忠印  丁志勇  罗强 《公路》2003,(12):136-140
采用手工铺砂法和摆式仪对贵州、云南等省的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进行了现场实测,调查的结果表明,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耐久性较差,使隧道交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分析了隧道内部特有环境对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并针对隧道路面类型的选择,提出了恢复隧道路面抗滑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